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坚持源头防治、系统治理,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确保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高标准开展治气进位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二、主要目标
主攻内因、协同治理、精准施策,大力实施治气“进位”工程,确保实现“天蓝气清”,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
(一)全县PM2.5浓度确保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PM10控制在50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优良率稳步提升,确保空气优良率不低于86.5%以上,力争全省排名进位,争创清新空气示范区;
(二)各乡镇(街道)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3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优良率不低于87%。
(三)主要污染物中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达标,臭氧年评价值浓度力争下降;
(四)污染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走在全市前列;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减排年度任务。
(五)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群众反映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及时有效解决,涉气重复信访投诉量比2019年下降10%,全社会合力治气氛围更加浓厚。
三、重点任务
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夺取市级“蓝天杯”、争创“浙江省清新空气示范区”为主抓手,狠抓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以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用地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打好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整治战、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企业全过程监管战、锅炉提标改造战、工业炉窑升级治理战、“低散乱”企业长效巩固战、车船黑烟清理战、扬尘污染严管战、城乡污染歼灭战等“八大战役”。
(一)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整治战
1.严格产业准入。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工作。禁止钢铁、铸造、水泥、平板玻璃和玻璃制品新增产能,禁止新建、扩建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等项目,严格限制新建、扩建医药、印染、化纤、合成革、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塑料和橡胶等重污染项目,严格控制新建涉VOCs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新建、扩建涉VOCs项目实施现役企业VOCs总量倍量替代。新、改、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采用公路运输。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淘汰15家企业落后产能。(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经信局,配合单位:发改局、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开发区、示范区、各乡镇〈街道〉,以下工作开发区、示范区和各乡镇〈街道〉均为责任单位,不再单独列出)
2.推动产业转型。深入实施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整治,针对水泥、玻璃、化纤等行业,坚决“关停淘汰一批、提升改造一批、错峰限产一批”,落实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减排;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牵头单位:发改局,配合单位:经信局、生态环境局)
3.加大绿色改造。加强橡胶制品等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推进安吉中策橡胶硫化废气采用沸石转轮或RTO等高效处理设施安装,9月底前落实VOCs在线监测设施安装。(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发改局、经信局)
(二)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企业全过程监管战
1.强化源头控制。大力实施湖州市《关于助力我市高质量绿色发展支持引导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料的十条意见》,加强VOCs源头削减,全面推广低(无)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的原辅材料和产品,使用符合规定的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和产品的,且排放浓度、排放速率、排放绩效等满足相关规定的,相应工序可不要求建设末端治理设施。大力推进涉VOCs企业源头替代工作,6月底前完成全县30家企业低挥发性原料替代;大力宣传《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现有企业于2020年3月底前完成无组织排放控制提升工作;强化减排工作,到2020年全县VOCs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35%以上,重点行业下降40%以上。(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经信局)
2.加强废气治理。强化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全过程防治,提升工业企业VOCs治理水平,VOCs排放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加强废气收集,除安全因素外全部采用密闭收集方式,完成华逸化纤企业泄漏与修复(LDAR)。提升废气末端治气水平,针对溶剂型VOCs废气禁止新增光催化氧化、UV光解工艺,已安装的现有企业逐步淘汰;不鼓励使用等离子、单纯活性炭吸附等单级治理技术,鼓励采用预处理后吸附再生、催化燃烧、蓄热燃烧、沸石转轮浓缩、RTO等高效处理技术。不断提升企业生产工艺、装备能力和治理水平,按产业类型有序打造VOCs治理示范企业,6月底前,争创2个行业6家VOCs治理示范企业。9月底前完成中策橡胶高效废气处理设施提升工作并配套VOCs在线监测设施。(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
3.强化执法监管。对家具喷涂、竹木地板等VOCs排放重点企业强化监督性监测,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监督性监测。对家具、电机、工业涂装等涉VOCs企业加大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测,自7月1日起,对超过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的企业立案处罚;强化VOCs用电全过程监管系统数据应用,提高企业环保管理水平,生态环境局针对VOCs开展每月不少于1次的专项执法检查,将无组织排放控制作为检查重点,对于无法稳定达标的要督促限期整改,对于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存在敞开式作业的,仅使用水或水溶液喷淋吸收、等离子、UV光解、光催化氧化等治理技术的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对无废气收集处理设施的VOCs排放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对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企业一律顶格处罚并停产整治,对废气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一律顶格处罚并停产整治。(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
4.开展重点保障。臭氧污染高发时段,根据省市级统一部署,加强政企协商与政策引导,适时启动间/对二甲苯、乙烯、丙烯、甲醛、甲苯、乙醛、1,3-丁二烯、三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等10类主要臭氧前体物VOCs企业主动采取错时生产减排措施。(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发改局、经信局)
(三)锅炉提标改造战
1.加快锅炉淘汰改造。9月底前,基本实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零;对未按规定完成淘汰的,依法从严查处并强制拆除。(牵头单位:发改局,配合单位: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
2.加快锅炉改造提升。基本完成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确保改造后氮氧化物浓度不高于50mg/m3;新建天然气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高于30mg/m3。城市建成区生物质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或淘汰,生物质锅炉应采用生物质专用锅炉,配套旋风+布袋等高效除尘设施并定期更换。完成10蒸吨/小时以上的生物质锅炉安装颗粒物自动监控设施并同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未安装自动监测设施的生物质锅炉,原则上一年内应更换一次布袋。加强已改造锅炉日常监管,建立燃料使用台账管理制度,严厉查处擅自改用燃料、掺烧高污染燃料、化工废料等行为。(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发改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
3.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制定煤炭总量压减方案,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工作,2020年完成省下达煤炭削减目标任务。不再新建35蒸吨/小时以下的高污染燃料锅炉。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提高电力用煤比例,到2020年,全县发电和集中供热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比重达到国家和省市的要求。(牵头单位:发改局)
(四)工业炉窑升级治理战
1.开展污染深度治理。推进工业炉窑结构升级和污染治理,确保环保、能耗全面达标。其中已有行业排放标准的,严格执行行业排放标准相关规定;涉及国家排放标准中特别排放限值的行业,按照《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通告》(浙环发〔2019〕14号)执行;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应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要求。按照《浙江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计划》(浙环函〔2019〕269号)要求,有序推进钢铁行业所有生产环节污染物深度治理,9月底前完成安吉县大棚钢管有限公司超低清洁化排放改造。(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发改局、经信局)
2.完善监测体系。全面加强工业炉窑污染排放自动监控设施(CEMS)建设,推进钢铁、玻璃制品、砖瓦、耐火材料等重点行业废气提标改造及烟气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其中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冲天炉、玻璃熔窑、以煤和煤矸石为燃料的砖瓦烧结窑、耐火材料焙烧窑(电窑除外)等,应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安装;短流程钢铁和独立轧钢企业应按照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要求,编制自行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完成中策橡胶、天草生物、立丰纸业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
(五)“低散乱”企业长效巩固战
全县持续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工作,于4月底前完成“低散乱”企业排摸,建立清单,于6月底前分类推进实施整治,完成90家“低散乱”企业整治。完善“低散乱”企业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夯实网格化管理,落实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创新监管方式,充分运用电网公司专用变压器电量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重点关注农村、城乡结合部、行政交界等区域,建立区域合作及信息共享机制,严防“低散乱”异地重建,死灰复燃,制定长效管控机制严防反弹,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牵头单位:经信局、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发改局、市场监管局)
(六)车船黑烟清理战
1.优化调整货物运输方式。落实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方案,发挥水运在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运输中的骨干作用,提高水路货运比例,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全部禁止公路运输煤炭和矿石,推动交通运输业绿色低碳发。(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发改局、生态环境局、经信局、资源规划局)
2.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动交通运输装备低碳化,交通用能结构持续优化。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加快城市充电站(桩)建设,积极构建适应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形成比较完善、互联互通、智能高效的充换电配套设施及安全服务体系。倡导绿色出行和环保驾驶,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交分担率。(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局、经信局)
3.加快推进船舶更新升级。禁止使用已经报废的船舶从事水路运输,禁止使用报废船舶的设备及其他零部件拼装运输船舶从事水路运输。)继续推广船型标准化,新建船舶标准化率达到100%。划定内河高污染船舶禁限行区域,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鼓励淘汰使用20年以上的内河航运船舶。加快内河港口岸电建设,已建码头开展岸基供电设施改造,新建码头必须规划、设计和建设岸基供电设施。到2020年底前累计建成5个以上岸电桩,力争实现全市内河港口岸电基本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岸电使用比例。船舶靠岸后应当优先使用岸电,加强对靠泊船舶使用岸电的政策支持。(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发改局,供电公司)
4.加强机动车排放控制。进一步规范、完善排放检验制度,落实机动车检测维修(I/M)制度,全县车检机构I站全覆盖,M站认定6家,年度监督检查全覆盖。推进重型柴油货车OBD联网及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提前淘汰更新。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和“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2020年完成淘汰274辆。制定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统筹车、油、路治理,实施清洁柴油车(机)、清洁运输和清洁油品行动,确保柴油货车污染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建立健全尾气排放超标车辆黑名单制度。加强黑烟抓拍和遥感监测的数据运用,督促超标车辆进行维修,探索大数据分析重点筛查高排放柴油车,溯源超标问题突出的排放检验机构、所属运输企业等。加强重型柴油车在线监控,50%以上符合条件的重型柴油车安装远程排放监控设备并联网。全县完成110台12T以上重型柴油车安装远程排放监控设备并联网。(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公安局)
5.开展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全面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新购置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前需完成申报。依法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6月底前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高排放禁用区;加强对进入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内作业的工程机械的监督检查,将施工机械排放情况纳入施工工地监管体系,重点解决“冒黑烟”问题。低排放控制区、货运码头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冒黑烟工程机械专项整治。推进排放不达标工程机械、港口作业机械清洁化改造和淘汰,推进高耗能农业机械报废和淘汰,全县完成50台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淘汰。(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综合执法局、城投集团)
6.强化燃油管控。停止销售普通柴油和低于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对储油库、加油(气)站和企业自备油库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对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沿线加油站(点)销售车用尿素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加强加油站油品抽检,2020年抽查20批次以上;开展打击成品油非法经营黑窝点联合执法检查,线索、举报查证率100%。推进全县4家年销售汽油量大于5000吨的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监控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加大黑加油点打击力度,重点查处自备油库油品及来源。(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商务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应急管理局)
(七)扬尘污染严管战
1.加强工地扬尘防治。进一步深化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工作,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及以上土石方建筑工地全部安装细颗粒物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数据实时公开,并与主管部门实现监管联网;出台扬尘在线管理办法,每月对扬尘在线数据通报,发布“红黑榜”。严格落实公路水运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暂行规定,全面实行分段施工,开展文明标化工地创建。落实工地长、路长、河长扬尘负责制,全面严格落实“7个100%” 要求(施工现场100%封闭围挡、工地主要道路100%硬化、工地裸露砂土100%覆盖、运输车辆100%冲净和密闭、外脚手100%安装密目式安全网、土石方及拆迁100%湿法作业、未施工土地100%绿化),工地内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油品及车辆符合标准要求,对工地出口两侧各100 米路面实行“三包”(包干净、包秩序、包美化),专人进行冲洗保洁,确保路面不见土、车辆不带泥、周边不起尘。对落实不到位、整改不力的工地立即停工整改,拒不整改的、情节严重的相关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给予不良行为记录,并公开曝光,同时限制或拒绝该企业进入市场投标承接业务,取消该项目评优评奖资格,依法从严处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20%。实施PM10和降尘监测考核,降尘量控制在5吨/月·平方公里以内。(牵头单位: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配合单位: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局)
2.加强城市道路扬尘防治。严格按照“定车、定人、定时、定位、定区域”的要求,县级以上道路机械化清扫率90%以上,乡镇道路机械化清扫率85%以上。洒水保洁车GPS实时监管,确保洒水频次真正落实。科技馆及凤凰水库周边5公里中心城区及划定的重要区域内路段实施湿式交通,每天高压冲洗不少于1次,人行道板清洗每周不少于1次。重点区域次要道路、其他区域主要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4次,其他区域次要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其中高压冲洗不少于1次。重污染应急响应期间,增加洒水频次,各道路每天增加两次洒水。(牵头单位:综合执法局、昌硕街道、灵峰街道、递铺街道)
3.加强公路扬尘防治。国省道公路实施8小时保洁,科技馆及凤凰水库周边5公里中心城区及划定的重要区域内路段实施早7:00至晚19:00共12小时保洁。洒水保洁车GPS实时监管,确保洒水频次真正落实。国省道公路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农村公路每天洒水不少于1次,其中国省道中心城区和重点区域内路段每天打水不少于4次,农村公路中心城区和重点区域内路段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其中高压冲洗不少于1次,道路易积尘部位清洗每周不少于1次。到2020年,实现高速公路、国省道机械化清扫率100%。(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局)
4.加强乡镇道路扬尘防治。每个乡镇配备2辆机械化清扫车和2辆道路高压清洗车,保洁机械化配备、保洁专职人员配备率必须达到100%;2.乡镇道路机械化清扫率85%以上。乡镇范围内主要道路、园区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5次,时间间隔2-3小时。其他路段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高压冲洗每天不少于1次。主要区域人行道板、易积尘部位清洗每周不少于1次。重污染应急响应期间,增加洒水频次,各道路每天增加两次洒水。(责任单位:开发区、示范区、15个乡镇(街道))
5.加强矿山扬尘防治。加强矿山粉尘治理,破碎加工区、中间料库、成品库等区域实现厂房全封闭,并安装降尘设施,矿区主要运输道路实现硬化,推广使用皮带输送长廊,加强车辆运输扬尘源头管控,矿石运输车辆驶离矿区时进行保洁。抓好8家矿山粉尘治理,推进废弃矿山治理长效管控。扎实推进矿山复绿,所有生产矿山全面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责任”。(牵头单位:资源规划局,配合单位:生态环境局)
6.加强渣土砂石运输车管理。落实全县所有乡镇(街道)渣土砂石运输车辆“三化”管理,确保全县范围“三化”管理全覆盖。同时,落实专人上路检查,对渣土、砂石运输车辆实施全过程监管,定期开展上路联合执法,对运输车停车场进出口地面不硬化、抛洒滴漏、密闭措施不到位的车辆和公司,一经查实依法从严处罚,情节严重的停办渣土砂石运输相关证件。(牵头单位:综合执法局,配合单位:公安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生态环境局)
7.推进裸露土地扬尘管理。严格落实《湖州市裸土扬尘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加快绿化造林和城市绿化,重点加强城市未开发、待开发区块和道路两侧裸露土地绿化,地块闲置时间超过3个月的,必须种植地被植物进行绿化或防尘网覆盖,做到无绿化死角,无裸露泥土,减少扬尘。开展大型规模停车场扬尘治理,加强场地硬化、洒水保洁和车辆轮胎冲洗,减少停车场扬尘污染。推进山地、坡地、城市、乡村、通道“六大森林”建设,新增造林4300亩,珍贵彩色森林1.5万亩,平原绿化0.2万亩,茶园生态修复1万亩,种植珍贵树58万株。(牵头单位:资源规划局、住建局、城投集团)
(八)城乡污染歼灭战
1.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加强餐饮企业准入管理,设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在相关区域内不得设立餐饮等经营主体,全面查处无证无照餐饮经营场所。健全有证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定期清洗和长效监管制度。加强餐饮油烟、露天烧烤执法监管,全面取缔露天烧烤,对违规露天烧烤依法进行严肃查处。新增有证餐饮单位100%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在重点餐饮单位建立制定定期清洗制度的基础上全县面上全面推行,推进重点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在线监测,建立长效监管制度;依法查处拒不安装或不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或油烟检测不达标餐饮店。以科技局空气自动站为中心,半径500米内餐饮行业每季度油烟排放抽查监测不少于20家。餐饮油烟信访投诉量比2019年下降10%。(牵头单位: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管局)
2.开展汽修行业废气治理。加强汽修行业VOCs治理,底色漆推广使用水性、高固体分涂料,规范治理设施,实现废气达标排放。严格依法查处未经审批从事喷涂作业的汽车维修企业和露天喷涂行为,加大政策引导,鼓励使用低(无)VOCs的水性、高固体分涂料和高效吸附装置加强废气治理。积极推进汽修行业共享喷涂中心建设工作,2020年6月底前建成孝丰镇喷涂共享中心并投运1个,12月底前完成开发区基建工作及设施运行,关闭不达标汽修企业的喷漆工序。(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孝丰镇)
3.深化农业农村废气整治。进一步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到2020年,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7年减少9.1%,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4.加强露天焚烧执法监管。加强对秸秆、落叶、垃圾等露天焚烧行为的执法监管,落实乡镇和村主体责任,严厉打击露天焚烧行为,对违规焚烧垃圾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确保我县卫星遥感火点数较上一年明显下降。(牵头单位:综合执法局,配合单位: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
5.推进工业园区废气治理。继续开展1个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和2个乡镇工业区废气治理,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查,建立涉气排放企业清单,完成年度整治任务。推进各类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完成6个清洁生产项目。(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经信局,配合单位:发改局)
6.加强城镇生活污染控制。控制装修废气污染,市政工程、政府投资的房屋建设和维修工程等,推广采用低(无)VOCs含量的涂料、油漆和有机溶剂。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自律意识,严格实施烟花爆竹“双禁”规定,严厉查处违法存放、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牵头单位:住建局、公安局、综合执法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两山”理念发表十五周年,也是我县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两山”试验区建设的关键之年。各乡镇(街道)、各责任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担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治气办要切实履行总体部署、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查考核等职责。能源调整、产业调整、工业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污染治理、矿山扬尘治理、城乡面源防控七个专项组牵头部门发改局、经信局、住建局、资源规划局、交通运输局、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局负责协调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每半月召开治气联席会议。各乡镇(街道)要专题研究,结合本地目标任务,组织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研究落实措施、深化治理要求、细化任务清单、明确完成时限、将目标任务逐项逐条分解到有关科室、落实“网格长”监管机制,切实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牵头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对本部门所承担任务细化、量化,制定符合实际、详细具体的年度推进方案,进一步严格措施,强化督导,严格执法,狠抓落实,确保责任到位、监管到位、落实到位。各乡镇(街道)和各牵头部门于4月7日前将方案报县治气办。
(二)严格督查执法
开展常态化全方位督查,强化问题督办、跟踪问效,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和空气质量排名,建立污染源“清单式、条目式”管理、重点任务月度通报等机制,完善问题交办、书面督办、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分级约谈、严肃问责的“六步法”工作机制,推动乡镇(街道)属地责任、部门牵头责任和业主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建立“领导重点巡、治气办日常督、媒体群众高频盯、科技手段实时控”的“四位一体”督查机制,强化问题督办、跟踪问效,督查发现问题以专报形式报县领导参阅,确保督查有力有效。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各相关部门执法督查重点,以《湖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实施为契机,强化执法力度,形成严厉打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强化治污责任落实。
(三)加强考核问责
实行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度乡镇综合考核挂钩,与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政策资金分配挂钩,对工作责任不落实、措施执行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彻底的单位严格按照《湖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量化问责暂行规定》、《安吉县治水治气工作量化问责暂行规定》进行问责。强化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加强监测站点日常运行维护,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对不当干预、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依纪依法从严处罚、追究责任。
(四)加大科技支撑
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资金保障。深入开展污染源解析,分区域对全县污染物监测点位进行布置,为治气工作提供精准把脉。加强垂直探测能力、激光雷达观测、移动走航等大气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监测装配水平,配备无人机(含空气质量6参数及VOCs)、手持式VOCs检测仪等便携式装备,积极开展VOCs走航监测并强化结果运用。依托“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将各领域环境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监管、移动执法等数据统一联网,实现监测监管大数据平台,大幅提升我市大气网格化、信息化、精细化监管能力,提高分析决策的精准性、实效性,基本实现信息共享和全过程监管。
(五)完善应急机制
完善部门联合会商和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定期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趋势预测会商,确保应急响应及时有效。实施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动和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专项行动,在重点防控时段,采取系列强化减排措施。细化完善重污染天气减排清单及减排措施,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探索建立以气象预报条件为启动依据的大气污染防治分级管控体系,全力削减各污染物排放强度,减少轻度或以上污染发生的频次和程度,推进大气质量持续改善。
(六)强化公众参与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积极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治气工作。鼓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民间公益组织,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充分利用好电视台、报纸、电台、微信、微博等媒体,对治气工作动态进行及时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树立“人人都是污染制造者、人人都是污染受害者、人人都是污染治理者”的思想共识,营造“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1.2020年安吉县各乡镇(街道)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2.安吉县2020年治气重点任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