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庆阳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确保完成我县2019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确保大气环境稳中向好。县城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主要空气质量指标年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县城,超标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浓度保持稳定。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及清洁取暖工作
1. 严把燃煤锅炉注册审批工作。根据市蓝天行动计划要求,从源头抓起,严把燃煤锅炉注册审批工作,县城建成区禁止新建容量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其他区域禁止新建容量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禁止新建燃煤锅炉。新建锅炉必须同步建成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明令禁止新建的燃煤锅炉,市场监督管理局部门不得受理安装、不得使用登记、注册与检验,生态环境部门不予环评审批,违规新建的燃煤锅炉,一律依法查处。(县生态环境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
2. 完成建成区外燃煤小锅炉整治任务。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庆阳市打赢蓝天保卫战 2019 年度行动方案的通知》(庆大气组发〔2019〕2号文件要求),制定下发建成区外燃煤锅炉整治方案,落实整治责任和时限,明确整治要求。通过摸底调查、建立台账、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完成建成区外燃煤锅炉清单中60%以上的整治任务。要求各乡镇的燃煤锅炉使用洁净煤的方式实现锅炉烟气达标排放,并建立完善相关台账(包括锅炉烟气达标整治方案,煤质检测报告,采暖期间的锅炉烟气监测报告)。(县市场监管局、县生态环境局牵头、县工信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3. 大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的原则,全面落实《庆阳市冬季清洁取暖实施细则(2017—2021年)》,重点实施县城、城乡结合部及周边乡镇居民取暖小火炉、土炕、土灶煤改气、煤改电、洁净煤替代工程,2019年全县完成4000余户。(县发展改革委、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坚决遏制扬尘污染
1. 建设工地、施工场地、项目用地扬尘治理。住建、自然资源、规划、交通、水务等部门要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督促建筑施工场地扬尘管控必须按照围挡、覆盖、冲洗、硬化、密闭、洒水“6个100%”和出入口道路硬化、基坑坡道处理、冲洗设备安装、清运车辆密闭、裸露地面和拆迁垃圾覆盖等管控措施,对各类工地实行红、黄、绿挂牌管理制度(绿牌为达标施工、黄牌为警告整改、红牌为停工整顿);住建部门要常态化组织开展现场检查和整改问题“回头看”,严查严惩扬尘污染违法行为,确保现场抽查合格率达到80%以上。(县住建局(建设工地、市政工程、棚改及拆迁项目、违法建设项目)、县自然资源局(砂石场、白灰场、堆土场、裸露土地)、县交通局(公路项目)、县水务局(水利项目)各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加强城市道路扬尘治理。加强道路清洗、湿法清扫、喷雾抑尘、吸尘车辆,重点推动机械化湿法清扫工作,不断提高县城道路保洁水平,年内主次干道湿法清扫率同比增长10%以上。规范城区洒水抑尘、扫保作业标准,加密洒水频次,主干道夏季每天洒水不少于3次,春秋两季每天不少于2次,沙尘天气情况实行不间断洒水、吸尘作业,确保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提高到50%以上;开展沙土路面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加强对运土、运石、运沙车辆及建筑工地沙土路段的扬尘管理,严防车辆遗撒和泥土上路。县城区及各乡镇要对城区背街小巷、棚户区土胡同、周边的沙土路采取硬化、绿化、铺装、禁止车辆通行等措施,从源头上防控沙土路面刮风起尘和雨雪天泥泞造成的扬尘污染。(县住建局、县公安局、县环卫局、县交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强力推进清洁运输。制定出台《渣土运营管理办法》,对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物料车辆采取遮盖、密闭、限行、限速、规定行驶路线等措施,防止物料遗撒造成道路扬尘污染。建设施工企业、商砼生产企业要在工地和商砼站出入口安装使用清洗设备,确保渣土车、商砼车驶出施工现场或生产厂区时清洗干净后上路。公安交警、城管和运管、住建部门要强化联合执法,严格落实“一违三罚”措施,健全完善并切实落实24小时巡检巡查制度,坚决遏制道路遗撒和乱倾乱倒现象。(县交通局、县住建局、县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散乱污整治工作。持续实施“散乱污”企业治理,深入开展排查,对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分类建立清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处置。5月底前,完成清查并按要求公开“散乱污”企业整治清单,明确整治措施的时限,实行动态调度管理,落实进展通报制度。县城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洗车行业污染监管。全面排查整治无污水收集导排设施的洗车房和洗车门店,严禁露天洗车污染路面;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加强对城区门店装修工地污染整治,城管部门要加强沿街装修门店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宣传教育,所有装修门店装修必须100%按标准设置围挡,装修物料堆放和运输必须遮盖封闭,全程控制扬尘,装修垃圾及时清运;县商务局督促加油站做好油气回收工作,加大查处力度,要求加油站有相关检查计划及监测报告,对油气不达标的情况,要求整改落实。(县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县商务局、县环卫局、县城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工业堆场扬尘治理。严格落实厂区路面和出口路段硬化及湿法清扫措施。工业厂区内煤堆、灰场、土场、水泥、渣场等易产生扬尘、粉尘的散流体原料堆放要严格落实“三防”(防扬尘、防流失、防渗漏)措施,建设不低于堆放高度的防风抑尘墙、抑尘网,实施覆盖或围挡。物料输送车辆要进行密闭,并在装卸处配备收尘、雾炮喷淋等防尘设施,露天装卸必须采用湿式防尘措施,严禁倾倒及装卸干燥物料造成区域扬尘污染。(县工信局、县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煤质管控工作
1.加快优质煤炭和洁净煤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取缔全部非法煤炭经营网点,加快优质煤炭配送网络体系建设,10月底前建成全封闭、规范化的一级优质煤炭集中配送中心,合理设置优质煤炭二级配送网点,形成“厂家配送、封闭运输、统一价格、运煤到点、洁净便民”的优质煤炭配送体系;规范县城规划区外(包括乡镇)的煤炭经营企业和经营户管理;积极推广民用无烟型煤、无烟块煤和优质煤,鼓励发展洁净型煤生产项目,推动民用散煤清洁化。(县工信局牵头、县市场监督局、县生态环境局配合)
2. 着力加大散煤煤质治理及管控力度。加强流通领域和使用环节的煤质抽检,严厉打击销售和使用劣质煤行为,杜绝劣质煤流入市场。规范和落实好煤质卡口管理制度。煤炭经营企业实行煤质统一检测、定点销售管理,二级煤炭配送网点全部从一级煤炭市场购煤,县城外煤炭经营场所全部按标准化要求进行规范整治;所有煤炭必须经过质监部门检测并予以公示,建立煤炭运输车辆卡口检查和通行管理制度,严查运煤车辆,禁止劣质煤炭和未纳入集中配送的煤炭进入县城建成区。(县市场监督局、县公安局牵头,县商务局、县生态环境局配合)
(四)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
1. 抓好重点管控区域禁停限行和渣土车管理。全面建立城管、公安交警、运管、住建等多部门清洁运输和渣土车管理联防联控机制,落实重点管控区域禁停和大型车辆“三限”措施(限时、限速、限路段),切实加强高污染排气车辆道路监督执法,严格落实黄标车、无标车、货运车限行管控措施,加大超排车辆和渣土车、重型柴油运输车、农用车污染专项整治和城区内禁、限行执法检查力度。(县公安局牵头,县交通局、县运管局、县住建局配合)
2. 加大老旧车淘汰力度,强化柴油车和二手车监管。按照省政府办关于《甘肃省淘汰尾气排放不达标黄标车和老旧报废机动车工作实施办法》(甘政办发〔2014〕155号)要求,持续加大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力度,对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实施报废淘汰,强化老旧柴油车、燃汽车等高排放车辆监管,强化二手车转入登记和管理,(县公安局牵头,县商务局配合)
3. 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按照省环保、公安、质监3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排放检验全面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将机动车排气检验纳入机动车安全技术年检内容,对无定期排放检验合格报告的机动车不予核发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尽快完成机动车排污监管平台建设和环保检测机构数据联网工作,实现监管信息联网报送。(县生态环境局负责)
4. 提升车用油品质量。加大成品油市场监管力度,组织开展成品油供应企业年检和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对车用油品质量进行抽检整顿,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车用燃油的违法行为,确保全县车用油品质量达到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标准。 (县商务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县交通运输局配合)
(五)强力推进餐饮油烟污染治理
1. 安装运行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对餐饮油烟污染状况进行再排查、再摸底,全面取缔无证照经营餐饮经营场所。对所有产生油烟污染的餐饮企业、经营场所全部加装集气罩和专用烟道,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改用清洁能源。对新建的餐饮区,要规划建设专用烟道,油烟排放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6-2001)》要设立专用烟道,落实油烟治理措施,确保油烟达标排放。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擅自停运油烟净化设施和超标排放行为。(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生态环境局配合)
2. 严查严管露天烧烤污染。开展“无烟烧烤”规范化整治工作,全面清理取缔设施差、排放大的夜市、小餐饮和店外设炉灶、流动经营等餐饮摊点,室外露天烧烤必须划定区域集中经营,统一使用环保型烧烤炉具和电、液化气等清洁燃料,杜绝散煤燃烧,提高经营规模和档次,坚决查处固定门店室外设炉灶进行露天烧烤的行为。(县城管局负责)
(六)强化工业及涉气无组织排放源综合治理
1. 开展粘土砖瓦行业专项整治。依法淘汰取缔未经审批擅自建设、无证无照、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违规经营、违法用地的粘土砖瓦生产企业;对证照齐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固定排气筒的砖瓦窑企业要求安装脱硫塔,对大型砖瓦企业要求安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完成与市环境监测站联网运行。(县工信局牵头、县生态环境局配合)
2. 强化涉气重点污染源环境监察执法。2019年10月底前,完成老城区长兴集中供热公司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在线监控安装、调试,并与市环境监控中心联网,确保锅炉烟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正常投入运行,对已安装脱硫脱硝设施和除尘设施的嘉诚集中供热公司、南区集中供热有限责任公司、九连山水泥厂,不定期进行环境监察执法,促使涉气污染源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达标。(县生态环境局负责)
(七)强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及秸秆禁烧管理
依据《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规定》,禁燃区内禁止燃用煤炭、原油、重油、机油等高污染燃料燃,坚决杜绝秸秆、垃圾、枯枝落叶和烧荒等“四烧”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违规销售及燃放烟花爆竹行为以及当街随意焚烧祭祀品行为整治;做好秸秆禁烧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特别要加大秸秆焚烧易发区域的冬春烧荒和夏收麦茬、秋收秸秆焚烧的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制止和查处各种焚烧行为。通过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多种方式,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真正做到“不见烟雾、不见火点、不见黑斑”。(县生态环境局牵头,农业农村局配合)
(八)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1.积极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严格按照市大气办相关通知要求,建立管辖区域、确定管控对象、指定管控人员负责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微信监管调度平台,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确保信息共享、指令快速传达、问题处理及时、部门间工作联动,已加强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和大气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域预测预报能力(县气象局、县生态环境局牵头,县大气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落实)
2. 细化沙尘天气应对措施。按照《庆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沙尘天气影响之前6小时内启动应急预案,城区所有土方作业一律紧急停工,工地内裸地、土堆等物料全部覆盖,工地内部不间断洒水抑尘,在气温允许情况下,洒水车辆要全部上路洒水降尘,沙尘天气结束后立即组织吸尘保洁车辆上路吸尘,动员街道、社区对辖区内积尘进行清扫保洁。(县住建局牵头,县环卫局、县城管局、县爱卫办配合)
(九)健全大气环境管理体系
1. 抓好监测点周边整治和“冬防”管控工作。进一步强化县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周边环境整治,重点落实站点道路限行、湿法清扫、“三无一禁”(无燃煤、无裸土、无堆场、禁燃)措施。制定印发大气污染“冬防”工作方案,狠抓“冬防”措施落实,全面排查整治小火炉和燃煤污染,常态化开展国庆、春节、节假日巡查督查工作,确保“冬病夏治”、“冬防冬治”措施无缝对接。(县生态环境局牵头、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2. 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以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微信平台为主抓手,按照“属地管理、全面覆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以街道(乡镇)为主,部门联动,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进一步优化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排查摸底、宣传动员、立行立改、综合执法、调度考核的长效工作机制,真正发挥网格化监管作用,有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成员单位、相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根据职责分工,细化分解任务,密切协作配合,靠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二)严格考核问责。县大气办牵头,会同县督查考核局、监察局组成督查考核组,对各部门和专项工作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履职尽责情况定期进行督查考核,对工作不力和不作为、慢作为的实施约谈、问责,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三)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及标准,深入开展问题整改专项执法行动,从严查处大气污染突出问题和典型案件。加强信息沟通,强化部门联动执法,采取清理取缔、高限处罚、媒体曝光、限批限评等措施加大惩戒力度,对各类涉气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执法态势,形成强力治污工作新格局。
(四)强化舆论宣传。各部门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开展“强力治污·保卫蓝天”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起“同呼吸、共奋斗”的治污氛围,努力使各相关部门带头行动、做绿色管理者,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做绿色生产者,公众积极参与践行、做绿色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