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沧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明确“进位争先、三年变样”的工作目标,持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根据《河北省2018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沧州市2018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为科学指引,力争进位争先,以持续改善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入贯彻国家、省和沧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系列工作部署,按照“减存量、控增量、区域统筹、精准治理”的思路,标本兼治,强化协调联动,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治理、VOCs整治、机动车管控、扬尘综合治理、露天焚烧等治理工作,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指挥调度、过程控制长效机制,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完成省、沧州市下达的各项大气考核目标。
(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2018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7年下降9%,达到65微克/立方米。
二、重点工作
(一)严格控制散煤污染
1、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采取综合减煤措施,严格执行新上耗煤项目煤炭减量替代,通过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2018年实现全市煤炭消费总量较2017年净消减0.5万吨以上。(责任领导:马占芳、张万祥,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农业局、畜牧局)
2、推进居民清洁取暖。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原则,2018年实现建成区燃煤清零。加强气源保供和电力供应,在保证质量和安全前提上,继续实施“气化河间”工程,对2017年已交款,具备安装条件户组织施工,加快替代工程建设,供暖期前完成有关验收工作。在清洁取暖不能覆盖的区域或工程未完成、不具备通气条件的地区,实施洁净煤托底政策,确保群众温暖过冬。(责任领导:薛德培、马占芳,责任单位:市支油支铁办、城管局、工信局、供电公司)
3、推进燃煤锅炉治理。8月底前全市范围内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实现全市范围35蒸吨/小时及以下锅炉“无煤化”。35蒸吨/小时—65蒸吨/小时燃煤锅炉全部严格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各乡镇政府、城区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作为燃煤锅炉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按照责任分工,加强巡查监管,巩固去年燃煤锅炉淘汰治理工作成果,对全市燃煤锅炉、茶炉大灶和经营性小煤炉(含农村地区)全部取缔或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责任领导:薛德培、张万祥、李忠岐、马占芳,责任单位:各乡镇、城区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沧州市环保局河间市分局、市市场监管局、食药监局、工信局、农业局、畜牧局、卫计局、教体局、住建局)
4、强化煤质监管。6月底前完成散煤调查摸底工作,按照不同区域和用途,逐乡镇摸清底数,分类列出清单,列账明确整治进度和措施,并责任到人。全市范围内,依法查处取缔非法劣质散煤销售网点、无照经营网点。建成区范围内,禁止一切单位和个人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散煤,对发现的散煤销售点,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到2018年底,全市散煤煤质抽检覆盖率达90%以上。加强型煤生产企业管控力度,产品质量抽检覆盖率达到90%以上。(责任领导:马占芳,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工信局)
环保部门负责对重点燃煤和焦炭企业燃料质量进行检查,实现检查全覆盖。(责任领导:马占芳,责任单位:沧州市环保局河间市分局)
5、开展殡葬火化和焚烧炉专项整治。6月底前对我市殡仪馆的火化炉和焚烧炉使用及排放情况开展集中排查,实行台账管理。按要求安装符合技术标准的尾气处理设备或更换环保型炉具,确保达标排放,严禁烟气直排。10月底前,焚烧炉、火化炉全部完成环保更新改造。(责任领导:张万祥,责任部门:市民政局)
(二)深化治理工业污染
6、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优化全市产业布局。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上级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任务(以上级下达任务目标为准)。(责任领导:马占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7、推进污染企业搬迁。8月中旬完成关停取缔建成区及周边无合法手续的停车场、经营性料堆场、煤场、汽车交易市场。(责任领导及责任单位依照《河间市建成区及周边停车场、料场、煤场、汽车交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分工执行)
8、VOCs治理。强化工业源VOCs日常监管和综合管控,2018年6月底前,完成VOCs排放源调查摸底,建立VOCs排放清单信息库,完善企业一企一档制度。按《河北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对石化、化工、制药、工业涂装、印刷等重点工业VOCs排放企业制定按照国家和河北省规定的最佳可行控制技术(BACT),实行一企一策。
大力推进汽修、服装干洗、建筑涂料、印刷等行业VOCs整治,8月底前,建成区内所有汽修4S店、服装干洗、建筑涂料、印刷等企业必须配备VOCs处理设施或回收装置,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关停。(责任领导:马占芳,责任单位:沧州市环保局河间市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城区办事处)
9、“散乱污”企业整治。在2017年“散乱污”集中整治工作基础上,认真开展“回头看”和再排查工作,实行清单管理,逐一整改销号,10月底前确保“散乱污”企业取缔、治理到位。建立由乡镇、开发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网格长”的监管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网格督查员,落实“散乱污”企业排查、取缔责任。(责任领导:薛德培、马占芳,责任单位:沧州市环保局河间市分局、市工信局、国土局、市场监管局)
10、推进铸造行业整改提升。全面整治改造提标升级铸造企业污染防治水平,分批分类整治管理。对新建的铸造企业,严格要求污染物浓度满足金属熔炼工序中冲天炉排放颗粒物<30毫克/立方米、SO2<100毫克/立方米、NO2<150毫克/立方米,电炉排放颗粒物<20毫克/立方米;其他工序中铸造工序设备排放颗粒物<20毫克/立方米,热处理炉排放颗粒物<20毫克/立方米、NO2<150毫克/立方米,表面涂装排放颗粒物<20毫克/立方米、VOCs<80毫克/立方米。整改提升现有的手续齐全的铸造企业,执行《中国铸造协会铸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T/CFA 030802-2-2017)》标准;对手续不齐全或无法整改的铸造企业予以关闭。截止2018年6月底,对拒不整改且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整治直至停业关闭,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责令停产整治。(责任领导:马占芳,责任单位:沧州市环保局河间市分局、市工信局)
11、加强重点涉气企业监管。积极推进重点涉气企业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对重点涉气企业派驻驻厂员,实行24小时监控,建立驻厂台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报环保部门核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每周开展一次监督检查,对发现有违法行为的依法依规顶格处罚、启动按日计罚程序,在保证民生的前提下,发现超标排放的,依法予以停产整治。对建成区周边重点涉气企业加密监测频次,每两周开展一次人工监测,每日调取三次在线监控数据,监测内容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责任领导:马占芳,责任单位:沧州市环保局河间市分局)
12、加强恶臭气体治理。6月底前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和其他恶臭气体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台账,实行“一源一策”控制恶臭气体排放。加强源头管控,对重点部位加装收集处理装置,防止跑冒滴漏;对产生恶臭的污水处理单元和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全过程密闭,并对恶臭气体进行有效处置,确保达标排放。(责任领导:马占芳,责任部门:沧州市环保局河间市分局)
(三)综合治理扬尘污染
13、强化施工扬尘管控。(1)严格落实《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强化措施18条》,高标准达到6个“100%”要求。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围挡和苫盖标准,并督导相关责任单位按标准严格执行,全面实现施工现场区硬化、绿化和裸土覆盖。(2)对建成区内所有建筑工地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装置,凡监测数据超标的一律停工整顿。(3)强化建筑垃圾清运过程管控,做到及时清运、全封闭清运、合理处置,严禁随意抛洒。(责任领导:薛德培,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城管局)
14、加强道路扬尘管控。
加强建成区主次干道、小街小巷及人行便道的清扫洒水保洁;强化道路沿线各类施工工地动土管理,严格落实扬尘治理措施;对建成区出入口及周边重要干线公路路段每天至少清扫一次,以机械清扫为主、人工清扫为辅,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5%以上。全面开展道路标准化施工,按照“谁施工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督”原则,强化道路施工过程扬尘整治,整治达标率达到100%。(责任领导:薛德培,责任单位:市城管局、交通局)
15、控制渣土运输扬尘。加强渣土运输监管,未落实全密闭运输的渣土运输车,不得营运。严厉打击违规倾倒渣土行为,严厉查处未落实全密闭措施,未按规定时间作业,无牌照、无手续,故意遮挡、污损牌照,沿途渣土抛洒、车轮带泥行驶污染路面的渣土车辆。(责任领导:李书信、薛德培,责任单位:市城管局、住建局、交通局、公安交警大队)
16、强化城乡裸露地面扬尘治理。综合治理建成区内的裸露地面和暂不开发的裸露土地,因地制宜,通过采取硬化、绿化、抑尘网等措施,消除裸露地面扬尘污染。对建筑工地未及时清运的渣土实施覆盖。(责任领导:薛德培,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城管局、国土局)
17、强化工业料堆场扬尘治理。加大各工业企业料堆场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各项抑尘措施。粉状及其他物料料场应采用封闭、半封闭料场(仓、棚、库)中,并采取喷淋等抑尘措施。料场出口应配备车轮和车身清洗装置,或采取其他有效控制措施。对不符合技术规范、拒不整改的实施顶格处罚。(责任领导:马占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四)严格管控移动源污染
18、严格高排放车辆交通管控。建成区范围内,全面禁止三马车、拖拉机和未达到国五排放标准的渣土车通行,公安、城管、住建部门要强化巡查力度,对市区渣土车运输撒漏和车辆带泥上路污染路面及交通违法行为开展“全天候执法”,城管、住建部门要加大管辖项目管控力度,强化源头监管责任。(责任领导:李书信、薛德培,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城管局、住建局)
19、加快国省干线绕城公路建设。建设货运车辆绕城通道,解决好国省干线公路穿城问题,加快绕城公路的建设。2020年底前,完成G337河间绕城公路建设。(责任领导:薛德培,责任单位:市交通局、住建局)
20、严查不达标油品。(1)成品油全部执行国六标准,禁止销售普通汽柴油。商务部门加强对成品油经营单位落实质量管理制度以及进、销货等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市场监管部门对成品油生产企业每半年抽查一次,每年度对成品油实际经营主体的抽检覆盖率达到100%。(2)年销售汽油量大于5000吨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加油站要全部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测设备。(责任领导:马占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沧州市环保局河间市分局)
21、严查过境外地重型柴油车。配合过境货运车辆管控行动,在重要路段设置机动车尾气排放抽测点,对进入我市的机动车特别是重型柴油货车、老旧汽车,严格检查车辆环保排放控制装置及排放情况,对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予以依法处罚。(责任领导:李书信、马占芳,责任单位:沧州市环保局河间市分局、市公安交警大队)
22、加快新能源汽车应用步伐。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和保养维护网络,强力推进新增和更换的出租车为电动车或新能源车。(责任领导:马占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五)严控烟尘污染
23、严管餐饮油烟。建成区内严禁露天烧烤,一律进店,并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加大对餐饮经营单位油烟净化设备检查力度,确保治理设施高效运行。(责任领导:孙丽娜、薛德培、李忠岐、马占芳,责任单位:市城管局、食药监局、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
24、严禁露天焚烧。(1)全市区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垃圾荒草。严格落实“网格化”监管责任,实现对辖区内秸秆禁烧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监管、巡查,做到人员、责任、措施、奖惩到位。建立秸秆焚烧高架红外视频监控系统,对重点涉农区域实现监控全覆盖。(责任领导:李书信、张万祥、马占芳,责任单位:市委农工部、市公安局、沧州市环保局河间市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城区办事处)(2)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力度,提高秸秆肥料化、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责任领导:张万祥,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畜牧局)(3)全面清除城中村垃圾,完善垃圾收集、转运、清除、处置机制,强化巡查管控。(责任领导:薛德培,责任单位:市城管局)
25、扩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范围。2018年将禁燃禁放范围扩大至建成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工业聚集区。禁燃禁放公告由市政府发布实施。(责任领导:李书信,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六)完善大气监测监控体系
26、建立大气环境监管数据平台。加快建设大气环境监测监控、预报预警、指挥调度信息平台,完善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对各级网格和重点污染源的集中在线监测和全程监控。(责任领导:马占芳,责任单位:沧州市环保局河间市分局)
27、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区空气质量监测体系。8月底前,配合上级部门完成河间经济开发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责任领导:马占芳,责任单位:沧州市环保局河间市分局)
(七)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28、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完善环保、气象会商研判机制,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精准预测预报能力水平。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减排“一厂(场)一策”制度,减排措施细化到具体企业、工地和单位生产工序,确保可统计、可监测、可核查。严格执行应急响应等级和标准,可视情况及时调整预警级别,按上限启动响应措施或采取其他应急减排措施,最大程度削减污染峰值。(责任领导:张万祥、马占芳,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气象局)
29、实行采暖季错峰生产。铸造(不含电炉、天然气炉)行业,采暖季一律错峰生产。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铸造行业(不含电炉、天然气炉)全部停产。工业燃煤锅炉(含煤气发生炉),按照污染物排放绩效水平,实施采暖季限产限排措施。实施石化、制药类企业采暖期生产调控,涉及原料药生产的医药企业VOCs排放工序、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的农药企业VOCs排放工序,采暖季期间全部停产,由于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况确需生产的,报沧州市政府批准。对未完成治理改造任务、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采暖季一律停产。(责任领导:马占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沧州市环保局河间市分局)
30、强化应急联动。完善区域空气质量会商制度,提高预警响应区域协调性,共同做好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应急指挥调度机制,强化应急指挥和日常调度,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问题、各级督导发现问题、全市大气热点网格高值报警等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有效处置,提升常态管理水平,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责任领导:马占芳,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城区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城区办、开发区及市直有关部门要对上级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构建完善大气污染防治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各乡镇、城区办、开发区对本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负总责,有关部门对本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负监管责任。围绕年度控制指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推进各项措施落地生效。各乡镇、城区办、开发区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对涉及到的重点环节和重大问题亲自过问督办。(责任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城区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
(二)层层传导压力。要把工作任务逐级分解落实,明确责任目标,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市、乡镇、村(社区、居委会)三级网格责任,落实针对性措施,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责任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城区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三)强化督导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和市大气办要开展常态化督查,实行月调度制度,对未按要求落实管控措施和未按时限完成既定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各乡镇、城区办、开发区和相关部门要对照建立本辖区、本部门工作调度机制,按照既定任务和时限要求,对本辖区、本系统的工作进行逐项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责任部门: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大气办,各乡镇党委、政府,城区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四)加强舆论宣传。有关部门、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结合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整体工作安排,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宣传力度,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做好跟踪报道,对违法违规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员予以曝光,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并积极参与,不断增强全社会大气污染防治意识。(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
(五)严格考核问责。制定《河间市乡镇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及考核办法(试行)》,对各乡镇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考核,并制定经济奖惩办法。对空气质量连续不降反升、持续恶化或治理工作措施落实不力的实施问责。将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对各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大考核权重,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乡镇,由纪检监察机关对单位负责人采取约谈、通报、处分、一票否决等方式,严肃问责,处理结果将在媒体上公开曝光。(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大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