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落细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试点工作要求、提升民族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水平,禹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不断健全体制机制,狠抓工作落实,为我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试点工作贡献综合执法力量。
一、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结合综合执法及城市管理工作职能和工作实际,制定《禹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强化责任分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将统一战线和民族团结工作纳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动员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示范创建试点工作,确保工作实效。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将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和民族法律法规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心入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干部职工心中走深走实。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禹城市革命纪念馆、齐禹抗战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微信公众号广泛发布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转发国家、省、市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闻报道,使全体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工作。
三、强化执法服务、厚植群众基础:
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将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主责主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体推进,从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在为民服务中加强团结,达到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的目的。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力开展“政府开放日”、大走访活动,邀请人大、政协代表出谋划策,招募各民族志愿者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多方位、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充分吸纳群众对城市管理的好办法、好点子。坚持“群众事无小事”的原则,把12345热线办理工作作为接受群众监督、改进工作方式的重要途径。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执法人员接诉即办、热情服务、认真解决,确保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避免同一问题重复投诉,确保市民诉求得到有效保障。
四、落实城乡统筹、促进民族交融:
不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一步落实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要求,做好督导考核,着力推进少数民族区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组织力量集中清理村庄垃圾死角,提高区域环境卫生水平。在少数民族区域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十里望回族镇共设置12个垃圾分类亭,放置350个分类垃圾桶,分类覆盖率大幅增加,对入选全省第二批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村的十里望回族镇后邢村进行环卫设施改造,补充垃圾分类桶,高标准建设垃圾分类亭,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区域内的生活品质。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垃圾分类工作为切入点,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志愿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活动,先后在十里望回族镇汾王村、十里望回族镇政府、龙泽实验小学等开展垃圾分类宣讲,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垃圾分类意识。
五、加强治理能力、严防风险隐患:
进一步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严控少数民族区域内的私搭乱建、店外摆桌等影响市容市貌行为,多次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滥用阿语标识、宗教元素的沿街门店、流动摊位、户外广告牌匾的清理整顿力度。强化少数民族区域餐饮场所的油烟净化设施检查和燃气安全检查,督导餐饮商户定期进行油烟净化设备清洗,全部安装燃气报警装置,提升区域内环境质量,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